中國機電行業修煉記:以“智能制造”迎接行業轉型

欄目:行業資訊 發布時間:2018-05-14

    圖為:浙江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江宇與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常務副社長、總編輯柴燕菲共同為浙江省機電行業協會揭牌。 王遠 攝

  中新網杭州11月4日電 (記者 方堃 李佳赟)深耕“高精尖”謀求技術創新、觸網升級激活“智造”能量、“産學研”協同化定位成功碼率……在傳統制造路徑正逐漸光環淡褪的當下,身處制造業核心領域的中國機電業一次次實現轉型升級,迎來“新的春天”。

  11月2日至11月4日,2017中國機電交易博覽會在浙江杭州舉行,博覽會圍繞“智能、科技、綠色、創新”的産業發展思路,推動機電業戰略轉型;而在此次博覽會中設立的“中國智能制造機電裝備高峰論壇”上,更有衆多業内大咖學者凝聚“智造”力量,共促機電制造行業迎來轉型升級的“吐故納新”。

  “中國智能制造機電裝備高峰論壇”由浙江省機電行業協會、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主辦,浙商總會新媒體委員會協辦,浙江資本與産業發展聯盟、機電之家網共同承辦。

圖為:浙江省機電行業協會在“中國智能制造機電裝備高峰論壇”上頒發了機電行業的創新獎項。 李晨韻 攝

  硝煙四起:機電業借創新技術“轉身”

  曾經,在中國大地此起彼伏響起的機電裝備的機器轟鳴聲,散發出中國制造的灼灼希望。但不容忽視,經過幾十年發展,中國機電行業的一些核心部件和關鍵材料仍依賴進口,高端設備的核心技術與國外差距仍舊明顯。

  在中國智能制造機電裝備高峰論壇上,浙江省機電集團董事長王敏表示,中國機械工業仍然存在着“大而不全”的問題,80%的集成電路芯片制造裝備,70%的汽車制造關鍵設備,40%的大型石化裝備以及絕大部分高端精密監測設備仍依賴進口。

  面對轉型硝煙,“技術立業”成為許多機電企業謀求發展的新思路。

  在2017中國機電交易博覽會上,領先全球的浙大深海水體保壓取樣技術就是“科技領跑”的樣本。幾個月前,蛟龍号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回收在深海6300米處布放一年的SixShooter采樣器,“大海撈針”映照成現實。據浙江大學流體動力與機電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王碩介紹,SixShooter采樣器正是采用了該團隊創新研發的深海水體保壓取樣技術。

圖為:圓桌會議現場。 王遠 攝

  機電行業的技術創新不僅體現于“星辰大海”,小小的剝線鉗中也摩擦出創新的火花。在博覽會現場,山東省臨沂市奧林歐克工具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張運濤給記者展示了其公司去年研發并獲得專利的“拳頭”産品——尖嘴鉗式剝線鉗。他介紹道,該産品在傳統剝線鉗的基礎上改變了鉗頭工藝,做到了一把多用,不僅能用來剝切,還可以穿引線。

  上至天,下至海,機電行業的技術創新無處不在。從破解全球性難題到“修煉”核心秘籍,機電之新帶來的改變由此發生“質變”。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在中國智能制造機電裝備高峰論壇上所說:“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培育‘工匠精神’。”正是憑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鑽之彌堅的技術創新,機電行業正沖破藩籬“破繭蝶變”。

  風口浪尖:機電觸網激活“智造”能量

  在轉型升級的一池春水中,機電行業除了“創新提質”,還不斷“觸網升級”。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的不斷興起,使“智能制造”成為許多機電企業謀求發展的新思路。

  “機電企業的轉型升級離不開信息化的帶動,萬物互聯時代的信息安全更加值得重視,各種形式的雲服務在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2017中國機電交易博覽會上,杭州奕銳電子有限公司展示了軟件硬件加密的集成服務。

  該公司商務經理陳濤介紹,機電行業産品研發生産涉及大量的工業設計圖紙、生産工藝、客戶資料等敏感信息,一旦洩露将給企業造成巨大損失,通過隐形雲加密雲盤、雲安全接入平台等,則能保證關鍵數據的安全。

  “我們把‘智能制造’理解為人工智能技術和制造技術的結合。”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劉振宇在“中國智能制造機電裝備高峰論壇”上表示,這種結合不單純是“人工智能”與“制造技術”的相遇,而是在虛拟現實技術、大數據的鋪墊下,整個“智能化”熱潮形成一個曆史交彙點。劉振宇認為,機械行業在這個交彙點上大有可為。

  “如今,衆多機電企業正積極投身‘智能制造’熱潮。但作為媒體機構,我們也關注到,廣大機電企業,尤其是中小型機電企業,在面對如何接軌‘智能制造’、如何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提升企業整體效率、如何把握‘智能制造’機遇等方面,仍存在不少困惑。”中國新聞社黨委常委、副總編輯、浙江分社社長王旻從“船頭瞭望者”的角度,直言當前行業現狀。

圖為:中國新聞社黨委常委、副總編輯、浙江分社社長王旻緻辭。 李晨韻 攝

  對此,劉振宇以機電企業為例,給出建議。“首先應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把工藝參數進行優化。把傳統企業的焊接電流參數、焊接技術問題首先解決,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把一些機器人技術、自動化技術加進去,使焊接到監測的整個過程智能化。”

  據悉,為推動機電行業融合創新,構建起機電行業與多方的溝通橋梁,在“中國智能制造機電裝備高峰論壇”上,浙江省機電行業協會正式“誕生”。浙江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江宇與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常務副社長、總編輯柴燕菲共同為浙江省機電行業協會揭牌。該協會以服務機電企業、振興機電行業為目标,旨在通過整合線上線下行業資源幫助中國機電企業轉型升級,把握“智造”新機遇。

  蹑影追風:“産學研”協同提速成功碼率

  傳統機電如何借“智能制造”,提高碼率實現升級?在“中國智能制造機電裝備高峰論壇”上,機電行業業内知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投資人與行業機構代表通過深入探讨,聚焦行業發展智慧。他們認為,傳統機電要想借“智能制造”實現升級,“産學研”為一條必經之路。

  “在國際上,産業、科研從來沒有分開過,科研學術在美國矽谷的基金團隊孵化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國新國際投資杭州首席代表項茹冰表示,中國機電産業在轉型過程中,一定要尋找智能制造、産學研以及資本聯合中的結合點,通過結合點将技術落地到産業當中,并充分利用敏銳的資本來協助和判斷整個過程。

圖為:中國智能制造機電裝備高峰論壇現場。 王遠 攝

  “企業在産品研發、産品測試過程當中,可能會遇到很多的技術瓶頸,以科研項目合作的形式與學校合作,在當下中國已經是一種非常主流的形式。”劉振宇以浙江大學舉例,他表示,專家學者将發明專利以技術入股的形式進行成果轉化,已經非常成熟,對行業轉型的推動效果顯著。

  在“産學研”之路的探究中,“人才”因素被認為是未來機電行業發展的關鍵。為充實未來機電行業“智造”發展技術力量,浙江省機電行業協會在“中國智能制造機電裝備高峰論壇”上頒發了機電行業的創新獎項,進一步對機電行業的技術創新進行鼓勵。

  可以預見,機電行業的智能升級在未來将是一場熱戰,傳統機電企業正加速步入物聯網時代,而每一個緻力于智能化轉型的機電企業都已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完)


下一篇: 沒有了